当前位置:首页 >> 博落回属

宁夏隆德中国社火文化之乡在创新中传承民俗文化棉毛菊

2022-08-17 09:30:44  思茅农业网

宁夏隆德“中国社火文化之乡”在创新中传承民俗文化

新华社银川2月22日电(记者任玮)锣鼓敲起来,狮子舞起来,高跷踩起来,社火耍起来……正月十五,在有“中国社火文化之乡”的宁夏隆德县,山乡村民们脸上涂满浓重的油彩,身穿装扮角色的戏装,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上演了一场民俗文化的狂欢盛宴。

民间社火表演是西北地区年节习俗中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。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的隆德县,社火表演以规模大、花样多、历史久而享誉中外,其中的高台马社火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
山河乡王庄村是高台马社火保护传承基地。村里71岁的梁尔敦老人凌晨4点就起床忙活,村里的社火队伍今天要到县城去参加社火大赛,准备工作马虎不得。

“最耗时间的是‘打脸’,就是给演员化妆上脸谱,需要1到2个小时才能完成。”梁尔敦说,家里几代人都是社火艺人,耍社火的手艺从爷爷一辈传给父亲。自己十几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马社火的化妆和制作技艺。

不同于其他社火表演,马社火是一种马背上的“造型艺术”。表演者骑在高大威武、头戴红缨的骡马上,身穿戏装,涂画脸谱,手持刀、剑、戬等道具,刻画出各有特色的戏剧人物,演绎民间传说、神话经典、传统戏曲中的故事。

9点,梁尔敦的社火队伍一进入比赛现场,9个骑在高头大马上的“大花脸”就吸引了早早候在这里的观众。记者看到,表演者身穿表示身份的戏剧服装,有的打着红花脸,耳挎张口髯;有的化成绿花面,戴着黑满须;有的头戴荆冠、雉尾飘逸。他们或手持剑戟,或擎着大刀,在马上不时变换动作姿势,随着锣鼓点子缓慢前行。

“这种马社火以前就是走村串户,挨家挨户拜年祈福,代表驱灾避难,祈祷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”隆德县文化馆副馆长张国勤告诉记者,隆德马社火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,堪称民间艺术的“活化石”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种“马背艺术”渐次扩大,如今,隆德社火的种类有高台社火、车社火、扛社火、鼓乐社火、跑社火、舞狮舞龙、划旱船、赶毛驴、高跷、地摊社火、秧歌社火、议程社火等近30种,社火队伍中甚至还出现了广场舞的身影。

按照我国北方一些地方的民俗,社火队伍里还要有扮成“春官”的人报春送福。记者采访发现,这“春官词”的内容也在“与时俱进”,改良创新,从原来求平安、庆丰年、说吉庆等吉利讨喜的话,变成宣传新农村建设、农民生活变化的新文章。

轰隆隆的锣鼓声一直到下午1点多才停下,这场由3500多人参与表演的民间文化“狂欢盛宴”落下帷幕。热闹过后,有关马社火的传承,梁尔敦的儿子梁鸽飞有话要说。

外出打工的梁鸽飞每逢村里有社火表演时会回来帮父亲的忙。他最担心的问题是,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,牲畜逐步退出农业生产,马社火赖以存在的载体在农村逐渐消失。移民搬迁、年轻人外出务工定居城镇,也让“演员”越来越难找。

“这种担忧我们也考虑到了,为更好地传承保护民间艺术,隆德县2015年开工建设了包括马社火在内的2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,还在一个村里建了养马场。”隆德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魏瑜说,每年都举办的闹元宵社火大赛,也是当地鼓励民间艺术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。

责任编辑:王伟

校园智能广播

冷库库房货架批发

酒的执行标准代表什么

金属探测器厂家

利乐灌装机
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